前言
目前易筋经流派众多, 比较经典的有《增演易经洗髓功》, 另外还有《周氏易筋经》
而《熊式易筋经》是一门偏武术派的易筋经, 为武将熊长卿家传秘本,熊氏年过古稀时,仍力大无穷,得益于此
该功法主练筋力, 一共分为三级, 共十四个体势, 由弱渐强,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循序渐进练习, 效果显著
关于功法效果描述, 以下摘自熊长卿序文:
余家世代弓刀,以武职居官时,有将门之誉,或言祖屋使然。余十七岁春光,先伯任粤督标后营守备,请新年酒,当筵对众宾客言,人云将门无弱子,今观儿辈诚风水尾矣。余在座闻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时已弃武就文,在闽为候补道,不乐居官,归作田舍人矣,见余怒状,曰:“你向骄,不然,习易筋正合时矣。”余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在三丈径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然虽知力之暴长如此,究未明其所以然。于是先父将所然之法说明。然后知练力先要练气,力从气中生。余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或不信余之真实年岁,李子佩弦从余习此法,并志在广传此法,已为之作各式于后,以飨学者,又请余弁言,故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见余老且健,也问余养生术,余有《浪淘沙》一阕附录于下:
行橐懒攫钱,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蝉。渡海登山无定着,随意车船。
旧岁古梅边,重结乡缘。田家小饮辄颓然。四百五十回轮甲子,莫问何年。
岭东梅州熊长卿序于上海南园
第一级
1.四指握拳势
练法:
双腿立定,宽如肩阔。眼向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握拳,拳心向后(或可向下),大拇指尖贴住大腿。
每呼吸完毕,拳握一紧,不能放松。愈握愈紧,即每当呼气两拳愈握愈紧,再吸气时两拳不要放松原来的紧度,再呼气时尽可能加强两拳的紧度。直至36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初练先做6次呼吸,两手即放松,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得勉强。
2.双掌下按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向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掌左右下按(按于身旁两侧,不可贴身,但也不要过远),掌心向下,掌尖向外,左右手指翘起。
掌愈按愈下,即在每次呼气时两手掌尽量紧张地按下,不能放松,至36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增长手力腕力。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按下时切记要保持膝节不屈。
3.双掌前推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腕节内挺,臂高同肩,两掌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
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前推,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近身),直至36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增长手力与指力。初练次数、方式可仿前势。
手臂微屈,气沉丹田,手指拗入。练此势前最好活动一下手指关节。
两手掌推出前不能大幅回收,要求原位暗劲推出。推出时躯体不可前俯后仰,务令在紧张的状态下保持平正与宁静。
4.左右托掌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掌左右平伸,掌心向上,掌尖向外,臂高同肩。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需要用意托起。
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念,两掌均不动,愈托愈重地继续下去,练至36次呼吸可止
要点:
本势增长臂力。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平,不要下坠。
两掌托起重物只是意想,诱导两掌及前臂的肌肉渐渐紧张起来,不要使两掌的位置有任何移动。
5.双掌开合势
练法:
两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合十当胸,掌尖向上,掌心相合,腕节外挺、下沉,两大拇指贴身。
吸气时两手渐渐分开(两大拇指沿身移动),呼气时两手渐渐再合,练至36次呼吸可止。
要点:
沉肩,含胸,气沉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轻轻贴身,不离肋,不提起。
本势合掌当胸,连续开合,能使肺部一张一缩,无病者练之健肺强身,若有肺病者还可有良好的调养效能。专用本势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如肺结核、慢性胃肠炎等。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呼吸的松静、柔和、均匀,如若过猛,有病之身必再受创。
6.左右撑掌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掌尖向上,臂高同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渐渐撑紧,愈撑愈紧,如是连续36次呼吸,直至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增长臂力和腕力。沉肩,含胸,气沉丹田,保持均匀的腹式呼吸。双掌撑开时,身体要保持正直。
7.双掌上撑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双手反掌向上正撑,掌心朝天,两掌大拇指与食指相对成三角形,面门向天。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36次呼吸完毕为止。
要点:
气沉丹田,头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本势增长臂力和腕力,强健颈项,并可动胃调肠帮助消化,驱除胸中浊气。
8.双掌下垂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掌自然置于身侧两旁。
上身向前慢慢弯曲,两掌轻松下垂(掌心向后为宜),两肩微微松沉,不用拙力。
身下弯时呼气(两手与上身一同下垂),起立时吸气(还原站势)。两掌愈垂愈下,如不觉疲劳可连续36次呼吸乃止。
要点:
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再下垂。动作不能过猛,宜悠宜匀。
本势增长腰力和腹力,并对减少腹部过剩脂肪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如腹部脂肪过剩,每日习之一月后可收大效。
以上8势为熊氏易筋经第一级练法,第5势和第8势两势略有动作,余势无动作。第一级练习时不可无力, 无力则练而无功; 不可过猛, 过猛则多耗伤力,且易丢功。务要纯任自然,久习则气力不期而自至。
第二级
9.弓步拗身势
练法:
本势有左右两势,以右势为例说明。
右脚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势,身体向右拗。右掌置背后,左掌置头前,两掌心皆向外,两腕节皆外拗。眼看左脚跟,脚跟不要离地。此势站成,意在腰腹,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练习36次呼吸。
要点:
因为身体扭转,腰部肌筋必然紧张,多习此势腰力雄健异常,并对腰痛病有良好转化作用。
功夫加深后,可以渐渐增加腰节扭转度。或可直接增加,即在一开始时就达到一定扭度,这样呼吸时全身均不再动。或者在每一呼气时渐增扭度,但不可过猛。双掌伸开幅度可大些可小些。
左势与右势只是左右拗身不同,其他相同。本势弓步拗身叠骨,若童年练习更显奇功。
10.握拳上仰势
练法:
本势有左右两势,以右势为例说明。
双腿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屈肘置头上,拳心向下,头节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与地面成45度,并向稍距左胁后侧方拉下,拳心向后。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连续呼吸36次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呼吸时全身不动,右手腕微屈收紧,头上仰,颈部紧张。注意肩膊不要耸起,拳要握紧。
本势练颈部粗壮,可使颈项有力。
左势与右势只是左右方向不同,其他相同。
11.上撑下垂势
练法:
本势有左右两势,以右势为例说明。
双腿如前,成右弓步,身体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节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尖向地,掌心朝向大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行36次呼吸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呼吸时全身不可随便动作,每一呼吸完毕(即每当呼气时)须右手上撑、左手下垂,有紧紧地将两手拉长之意。本势与“弓步拗身势”相互有联系,多练还有调理脾胃的作用。
左势与右势只是左右方向不同,其他相同。
12.下蹲起伏势
练法:
双腿分开适距(不必过拘尺寸,适宜下蹲为度),脚尖外分,两手叉腰。
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脚跟离地,只用两脚尖保持平衡。下蹲至大腿水平为度,此时双腿负重程度最大,练功收效也最大。
起立时用脚尖,站起时脚跟落地,下蹲时脚跟再离地。起立时身体要与地面垂直,全身直立; 下蹲时切莫前俯后仰。眼前平视,牙关咬合,舌舔上腭,以鼻呼吸。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一起一伏至36次呼吸为止。
要点:
本势久练, 步稳肾固, 腿力雄健, 到老可保腿脚灵利而少衰颓之态。
以上4势为熊氏易筋经第二级练法,除第12势外,余3势均无动作。第二级乃叠骨秘法,功成骨叠身合,力增数倍。
以下2势为熊氏易筋经第三级练法,第13势没有动作,但保健作用很大;第14势练法多样,功在增加指力、臂力、腰力,技击目的强。
第三级
13.站桩吞阴势
练法:
双脚贴地,约距离30厘米(较肩稍宽),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屈,眼前平视,牙关咬合,舌舔上腭,连续36次呼吸乃止。
吸气时,气沉丹田,下腹舒起;呼气时,小腹压缩,同时谷道提起,肾囊收缩。谷道即肛部,肾囊即阴囊,都是中医的叫法。收提肛阴,利于聚气,但要自然为之,不能过于猛烈。
体力优者可以增大膝节下弯程度,以此增加练功强度,有益长力,但要适度为之,不可过于勉强。
要点:
本势定势静练,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强化呼吸,增强内气,常练可使身强体壮、体力剧增。
本势对肾部保健有特强功效,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肾为先天之本”,吞阴修本,本固枝荣,数年纯功可防治一些痼疾。
14.俯卧支撑势
练法:
全身前趴,脚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撑,连续行36次呼吸。眼向下视,牙关咬合,舌舔上腭,鼻呼鼻吸,悠匀适力。
本势俯撑方法分三种,一种正俯撑,一种前俯撑,一种后俯撑。正俯撑正上正下用力,容易掌握,适于常用; 前后俯撑皆成拱桥形,运之若圆,较为费力,有些难度。
正俯撑向正下俯时吸气,向正上撑时呼气。
前俯撑向前下俯时吸气,向后上撑时呼气。后俯撑向后下俯时吸气,向前上撑时呼气。
本势手型运用可分三级三型,随着功力进度灵活运用。一级一型,先用全掌贴地练习。二级二型,由掌变拳,拳眼向前为宜。三级三型,再由拳变指。指常用平指,即用指肚贴地。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指,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要点:
本势用指最难,若循序渐进,由多减少,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切不可过于勉强,急则易伤。动作和呼吸都要缓慢、均匀、连贯、协调。
本势最适合青壮年锻炼,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折铜钱,见者宾服。
总结
其练习核心要点就是: 需身体持续用力, 伴随呼吸加紧,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给身体打气, 对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其实都可以这么做
本文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20/12/27531061_78821164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