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式呼吸的弊端
腹式呼吸会导致:
小肚子变大 内脏下垂
气血下行 头部供血不足而脱发 长络腮胡
体呼吸
我们应该采用精气神合一的体呼吸(胸式呼吸)
什么是体呼吸 也就是腹腔 胸腔 颅腔三者同时运动的呼吸
腹腔代表精
胸腔代表气
颅腔代表神
所以叫精气神合一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生活的经验 生命的秘密
中国人数千年前就发现,有些人生病时身体会出现红色发烫的“线条”,而按摩这些“线条”可以治疗疾病。这些“线条”,其实就是经络线。我们通过刺激体表的经络或穴位,就能调理体内的脏腑系统。这就是中医养生治病的玄妙之处。
【任脉】
生理功能
调节阴经气血,“为阴脉之海”:任脉巡行于腹部正中,腹为阴,说明任脉对全身身阴经脉气具有总揽、总任的作用。另外,足三阴经在小腹与任脉相交,手三阴经借足三阴经与任脉相通,因此任脉对阳经气血有调节作用,故有“总人诸阴”之说;调节月经,妊养胎儿:任脉起于胞中,具有调节月经,促进女子生殖功能的租用,故有“任主胞胎”之说。
主治病症
腹、胸、头面和相应的内脏器官症状,疝气、带下、腹中结块症;调理冲任、可促进消化、强壮补盛。
【督脉】
生理功能
调节阳经气血,为“阳脉之海”:督脉循身之背,背为阳,说明督脉对全身阳经脉具有统率、督促的作用。另外,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穴,督脉对阳经具有调节作用,故有“总督一身阳经”之说;放映脑、肾、及脊髓的功能:督脉属脑,络肾。肾生髓,脑为髓海,主生殖功能:督脉络肾,与肾气相通,肾主生殖,故督脉与生殖功能有关。
主治病症
神志迷惑、脊柱强痛、以及腰、背、头项病症;升补青阳之气,疏通头面血脉。利五官、强体质。为美容、保健常用经脉。
【手太阴肺经】
生理功能
肺司呼吸,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主通调水道,主声音,主皮毛(调节水液代谢、调节呼吸、调节体温屏障作用)开窍于鼻。
主治病症
胸闷,咳嗽,喘促,少气懒言,呼吸无力,肢倦乏力,痰饮,水肿,皮肤憔悴,枯槁,自汗,易于感冒,鼻塞流涕,嗅觉失灵,声音嘶哑,失音。
【手阳明大肠经】
生理功能
大肠排泄糟粕,促进津液代谢,清理体内环境,大肠经循环脸部,若经络受阻,会引发面部出现粉刺,面瘫,面游风。
主治病症
腹痛,肠鸣,泄泻,便秘,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本经循环部位疼痛,热肿及寒冷麻木。
【足阳明胃经】
生理功能
主受纳水谷,腐熟水谷,主通降,喜润恶干燥,足阳明胃经是一条多气多血的经络,胃经通畅则面色红润,不畅则面黄。
主治病症
胃脘胀满或疼痛,大便秘结,恶心,呕吐,呃逆,躁狂,疟疾,温热病,自汗出,口涡,唇生疮疹,喉咙痛,膝关节肿痛,腹股沟痛。
【足太阴脾经】
生理功能
主消化食物,输布津液,为后天之本,气血升华之源,脾可以统血,使血液循经而行。脾主升清,维持内脏的位置恒定。脾主四肢,肌肉,脾气健运,四肢营养充足,则肌肉丰满,健壮结实,四肢灵活有力。脾其华在唇,脾气健运,口唇红润光泽。脾开窍于口,脾气健旺,食欲旺盛,口味正常。脾在情志中管思考,思虑,脾管唾液。
主治病症
食少腹胀,便溏,面黄,消瘦,痰饮,水肿,带虫,泄泻,血虚,出血,气血生化源,内脏下垂,肌肉松弛,肢倦乏力,口唇淡白,食欲减退,口味异常,唾液过多,心胸烦闷,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黄疸。
【手厥阴心包经】
生理功能
心的外围组织,故有保护心脏,代心受邪的作用。
主治病症
本经穴主治“脉”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心胸烦闷,心痛,掌心发热。
【手少阳三焦经】
生理功能
通行元气:元气是通过三焦而输布运行到五脏六腑,充沛于全身,以激发、推动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运行水谷,在水液代谢过程中,三焦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道。
主治病症
本经主治“气”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齿痛,面颊肿、耳后、肩部、上臂、肘弯、前臂外侧均可发生病痛、小指侧的次指(无名指)不好使用。
【足少阳胆经】
生理功能
储藏和排泄胆汁:胆汁来源于肝脏,它由肝脏形成和分泌出来,然后进入胆腑储藏,浓缩,并通过胆的疏泄作用而入小肠;胆主决断,是指胆在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过程中,具有判断事物,作出决定的能力。
主治病症
因胆汁排泄障碍所导致的厌食,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及黄疸,口苦和胆怯易惊,善恐失眠。
【足厥阴肝经】
生理功能
舒畅情志,使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正常,维持气血津液运行,调理冲任和精室,经带,胎产和精液生成排泄正常,主藏血,止出血,调节血量,主筋,筋强力壮,运动自如,其华在爪,开窍于目。
主治病症
急躁易怒,抑郁寡欢,脾胃升降自如,胆汁分泌排泄失常,气滞血瘀,水肿,经带胎产诸疾,眼睛不好,爪甲不容,肢麻,面色青暗,面部黄褐斑。
【手少阴心经】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行血,心气推动血液在脉内运行,以输送营养物质;生血,水谷精微经心火化赤为血,心主神志,心其华在面,开窍于舌。
主治病症
本经主治“心”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眼睛昏黄,胸肋疼痛,上臂,前臂内侧后边痛或厥冷,手掌心热。可调节面色无华,唇舌青紫,面色灰暗,心胸疼痛。
【手太阳小肠经】
生理功能
受盛化物:一是指小肠盛受了由胃腑下移而来的初步消化的饮食物,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小肠对其进一步消化吸收,将水谷化为可以被机体利用的营养物质;泌别清浊。
主治病症
因小肠功能失调所导致的腹胀、腹泻、便溏,本经主治“液”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耳聋,眼睛发黄,面颊肿,颈部,肩胛,上臂,前臂的外侧后边痛。
【足少阴肾经】
生理功能
肾藏精,主管生殖系统,促进生长发育,肾精可转化血,加强抵抗力,还是调节人体水液代谢平衡的中心环节,肾为气之根,摄纳肺气下归于肾使呼吸深长,肾为人阴阳之根本,肾精有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修复的作用,使牙齿更坚固;肾其华在发,肾精充足,则发黑而光泽,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精充足,听觉灵敏,大小便正常。
主治病症
不育不孕,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成人未老先衰,血液生长障碍,尿频、尿急、水肿呼吸短促困难,怕冷、燥热盗汗,骨质疏松,骨痿无力,齿摇发脱,耳鸣耳聋,大小便异常,口干舌燥,喜欢躺着,脚心发热而痛。
【足太阳膀胱经】
生理功能
储存尿液,排泄小便。足太阳膀胱经上分布着五脏六腑相对应的背腧穴,这些穴位可很好的调节所相对应的脏腑的生理及病理问题。
主治病症
小便不通、遗尿、疟疾、目痛;本经主治“筋”方面所发生的病症;痔,狂躁,癫痫,头颅后项痛,眼睛昏黄,流泪,鼻塞,多涕或出血,腰背部,骶尾部,膝弯,腓肠肌,脚部发生疼痛,小脚趾不好运用
本文转载自: 微信公众号
方法。做好练功准备,放松身心,集中思想,精神内守,在呼气的同时,意念随呼气趋向心窝部。
时间。如果要如期完成第一步的练习,在时间上就要有一定的安排。假若条件许可的话,每天固定时间练功,养成习惯,对稳定思想更有帮助。没有固定的时间也不要紧,只要抽空抓紧练功就行。要求每日早、中、晚练习三次,每次二十分钟。如认真操作,一个星期左右就可完成第一步的功候。
反应。练功到三至五天,感到心窝部沉重,再往后,每呼气时,感觉到有一股热流注入心窝部,这是真气集中的表现。有了真气的集中,就给第二步功打下了基础。
效果。开始几天由于不习惯,姿势也不够准确,有的同志会感到头晕,腰背酸痛,呼吸也不自然,舌尖抵不住上腭等,这都是自然的现象。不要有顾虑,只要按要求坚持锻炼慢慢就会好了。
意息相随丹田趋(点击参见丹田部位–下丹田)
方法。当第一步功做到每一呼气即觉心窝部发热时,就可意息相随,自心窝部开始,呼气注意丹田,不可操之过急。用力太大产生高热也不舒服。
时间。依法每天三次,每次二十五分钟或半个小时,十天左右就可以气沉丹田。
效果。由于真气已通过胃区,脾胃功能已有改善。真气沉入丹田后,周围脏器如大小肠、膀胱、肾等都逐步发生生理上的改变,一般都感到食欲增进;大小便异常现象有程度不同的改善。
调息凝神守丹田
方法。当第二步功做到丹田有了明显感觉,就可以把呼气有意无意地止于丹田。不要过分注意呼气往下送,以免发热太过,耗伤阴液,犯“壮火食气”之弊。呼吸放自然,只将意念守在丹田部位,用文火温养。“少火生气”正是此义。
时间。每天三次或者再多一些。每次半小时以上。这一段是培养丹田实力阶段,需要时间较长,一个月左右可以感到小腹充实有力。
效果。由于任脉通畅,心肾相交,中气旺盛,因此心神安泰,睡眠安静。凡患有心火上炎,失眠多梦,以及心脏不健康的人,都有好转。通过练功不断的给肠胃增加热能,脾胃消化吸收能力增强,体重增加,精神充沛,元气充足,肾功能增强。患有阳痿病症的大有好转,女子月经不调均有程度不同的改善。肾水旺盛,肝得滋荣。因此,在这一阶段,患有慢性肝炎和初期肝硬化的都有明显好转。坚持锻炼,自然痊愈。
通督勿忘复勿助
方法。原则上还是按照第三步操作,真气沿督脉上行的时候,意识应该跟随上行的力量。这就是勿忘。若行到某处停下来,不要用意念去导引。这就是勿助。
时间。每天练功次数可适当增加,每次的时间也应延长到四十分钟或一小时左右。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通督的时间和力量不可能一样。有的人一刹那就通过了,而且力量很猛,震动很大。有的人通督时间稍长,并且力量也不大。大多数在十天左右通督。
效果。通督之后,一呼真气入丹田,一吸真气入脑海,但不可有意追求,一呼一吸形成任督循环,养生界称此为“小周天”。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感觉到“呼吸精气,独立守神”的实际情况。真气不断地补益脑髓,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凡是由于肾精亏损和内分泌紊乱所引起的头晕耳鸣、失眠健忘、腰酸腿软、月经不调、精神恍惚、易喜易怒、心慌气短、性欲减退等神经官能症状,都可得到改善。长期坚持,可以康复。因练功经络通畅,有些多年不愈的顽症也可霍然而愈,效果明显。一般情况表现为精力充沛,身体轻捷。
元神蓄力育生机
所谓元神,就是大脑调节管制的本能力量。与识神对立。识神是有意识的精神状态。元神和识神是体和用的关系,元神为体,识神为用。第四步功已通督脉,肾气不断灌溉脑髓,元神的力量不断得到补充。心主神明,心气上照于脑,才能发挥其全面的调节管制作用。
方法。原则上还是守下丹田。丹田是长期意守的部位。通督后各个经脉相继开通。如果头顶百会穴处有活动力量,也可以意守头顶。可以灵活掌握,这叫“有欲观窍,无欲观妙”。
时间。每天三次,或更多些,每次一小时或更长一些。总的说时间越长越好。大约一个月左右,身体内的各种触动现象才能逐渐消失,只剩下下丹田和上丹田的力量更加集中旺盛的现象。
效果。根据身体的表现,尤其是丹田与头顶百会穴互相吸引的磁性力量说明,大脑皮层的本能力量增强,内分泌协调而旺盛。这种力量有形有色,功夫越深,表现的越明显活泼,对全身的生理生活机能调节就更好,真气也就更加充实,不断地补偿和增强身体的代谢机能,可充分发挥机体的潜在力量。因活力旺盛,抗病免疫力就增强了,一般致病因素就可减少甚至避免,原有的沉疴痼疾也可以得到改善或痊愈。坚持锻炼,就可以达到身心健康、益寿延年的效用。
以上五步,是真气运行法静功锻炼过程中的基本概况。在实践中,由于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具体条件又不一样,所以效果与表现也是因人而大同小异。鉴此,练功时既要顺乎自然,灵活运用,不能刻意拘执;又要本着一定的要求,耐心求进,持之以恒,不可自由放任,实为成功之要诀。
本文转载自: 百度百科
又称大循环。
当心室收缩时,含有较多的氧及营养物质的鲜红色的血液(动脉血)自左心室输出,经主动脉及其各级分支,到达全身各部的毛细血管,进行组织内物质交换和气体交换
而后血液变成了含有组织代谢产物及较多二氧化碳的略紫色的血液(静脉血),再经各级静脉,最后汇入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
路程长,流经范围广,以动脉血滋养全身各部,而将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运回心脏。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又称小循环
从右心室将含氧少而含二氧化碳较多的静脉血,经由肺动脉,至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即静脉血放出二氧化碳(由肺呼出体外),同时经过吸气自肺泡中摄取氧,于是将暗红色的静脉血,变为鲜红色的动脉血(含氧多,二氧化碳少),经由各级肺静脉,最后注入左心房。
路程短,只通过肺,主要是使静脉血转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
“右心室—肺动脉—肺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本文转载自: 百度
合谷穴管上肢和头面,内关穴管胸腔,足三里穴管下肢和全身以及五脏六腑,对它们的按摩可以促进全身气血通畅,为祛病健身打下重要的基础
由于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重要穴位,因此,按摩合谷穴对于大肠经循环之处的组织器官的不适与疾病有一定的疗效,特别是对于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和保护牙齿健康有明显的作用。另外,对于发生在头部、颜面部、上肢等部位的疾病,如: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关节炎、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等等,都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内关穴属手厥阴心包经
由于心包经起于胸中,向下穿过横膈与三焦联络,另一支脉从胸内部走向肋间体表,自胸部上肩沿上臂内侧向下,走在手臂的中央,通过手掌直达中指的指端,所以手臂内侧的疾病,如手心热、肘臂疼痛、拘挛、腋下肿、乳腺疾病等,按摩内关穴都能得到治疗。
另外,因为这条经脉直接与胸腔肺腑和心脏相通,所以对治疗肺脏的疾病有特效。【灵 ·经脉】篇说:“手心主之别,名曰内关,心系实则心痛。”由此可见古典的经络学说早就把心脏病和心包经的内关穴联系起来,千百年来无数的例证证明针刺和按摩心包经的内关穴和预防心脏病的发生
足三里穴属足阳明胃经
由于足三里穴通过胃经与胃相连,胃经与脾经互为表里,因此,凡是消化系统的疾病,都属脾胃失调、运化失调形成的,按摩足三里穴可有显著的效果。另外,足阳明胃经从头一直循行到脚,所以,按摩足三里对全身及脏腑的疾病,如头痛、牙疼、发热、自汗、鼻炎、鼻出血、口眼歪斜、口舌生疮、颈痛、喉弊、胸满、哮喘、心悸、高血压、腹涨、黄疸、精神疾患、泌尿生殖系统疾患及全身骨关节肌肉酸痛等胃经循行之处的各部位的疾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人体的小腹部至少有9条经脉通过,它们分别是两侧对称的肾经、胃经、脾经、肝经和中央的任脉。
胃经和脾经是后天之本,主管消化、营养;肾经是先天之本,主管人的精气、大脑和内分泌的等;肝经可以调节情志,与神经系统有关;任脉总管一身之阴脉。
我们做腹式呼吸时,随着腹肌的起伏,这9条经脉都会受到激发而加强了气血运行,使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都得到加强,使人体各个系统都处于稳定平衡状态
俗话说:“人老先老腿”,这是因为腿位于人体下部,离心脏较远,血液回流缓慢,所以是人体最先衰老的部位。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腿部肌肉发达,在进行两腿运动时,肌肉收缩时可协助将血液挤入心脏,肌肉舒张时有利于心脏将血液向组织灌注。因此,也有学者把腿比喻为人的“第二心脏”。
也就是说,通过加强两条腿运动,可以加快血液循环和体内的新陈代谢,一些有害、有毒的代谢产物可得到快速消除,因此可以促进身体健康。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冥想一词 我们在很多地方都有看到过 瑜伽领域尤甚
很多人把冥想说得很玄乎 实际上它就是想象
闭上眼睛 想象自己在跳舞 这其实就是一种冥想
虽然没有真的在跳舞 但是我们的身体确确实实因为这种想象而发生了细微的改变
我们不仅可以通过想象来运动 还可通过想象来提升某个知识或技能的熟练度
我们以一张图为例来分析:
我们想象前方有一匹狂奔的野马 然后用双手使劲牵引
我们挥舞着拳头 想象自己把砖头劈得粉碎
我们张开双臂 想象自己手握弓箭 引弦射击
这种意念想象 对身体的改造是非常有帮助的 可以刺激肌肉收缩 进行无限制的力量训练
没有场地限制 没有道具限制 徒手就能练得千斤力 好处不言而喻
瑜伽练习过程中配合冥想 有事半功倍之效
以某个动作为例:
做该动作时 可以闭上眼睛 想象自己踏着冲浪板在海面滑行, 这种画面的代入感 一方面能让身体力量合一 另一方面 能让姿势坚持的更久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知乎里有位网友对于这句话的解释非常到位, 具体如下: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
这里简单的解释一下:
练拳就是打得中不中,练功就是打得重不重。
所以,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意思就是打中了但打得不重,跟没打一样,所以是一场空;
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功力再深厚打不中也没用,就像无舵船一样到达不了目的地。
打个比喻就是,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就像用步枪打坦克,打的再准有什么用?练功不练拳犹如无舵船,就像高射炮打蚊子,威力再大打不中也白扯。
练拳在这里的意思就是技击技术或打法的练习,这个训练主要是提高命中率。
而练功在这里的意思是指基础体能、专项体能以及抗击打训练,这主要是功力训练的内容。
对待传统的武术谚语,有时候不能过度解读。一过度解读,就会出现误读。
如何才能打得重, 个人认为 扎马步是个不错的方式
如何才能打的中 这个就是孰能生巧了 需要反复高频训练 从而量变到质变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人一生下来 身体经络必然是畅通无阻, 此为先天通达
然而随着后天的不良习惯影响, 比如缺乏运动, 饮食不当, 情绪不稳定等等, 就会造成经络淤堵, 若是完全堵塞, 那么肌肉失去控制, 进入瘫痪状态
我个人认为, 养生的两大核心出发点在于经络和气血
经络要通畅, 气血要充足, 方能身强力壮
经络一道 紧可疏 松必堵, 也就是说 身体收紧可以疏通经络, 身体松弛经络则会淤堵
如何判断经络是否通畅? 一个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看某一块的肌肉是否能随意控制, 能控制 为优, 仅能感知 次之, 不能感知 则不通畅
体能有正气和浊气两大气, 正气可留, 浊气伤身需排出体外
身体时时刻刻都会产生浊气, 尤其是情绪不好的时候, 这一点大家在生气的时候应该有所体会
另外过度劳累, 熬夜 , 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大量产生浊气
浊气若是不排除体外, 长时间淤积体内, 则会造成经络淤堵
那如果排除浊气呢? 很简单 收紧身体即可, 或者说塑形
当然了 按摩也可以起到排浊气的效果
当我们身体收紧或者按摩时, 肠胃开始活跃, 会出现打嗝 嗳气 放屁等现象, 其实就是浊气排除的体现
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经络是气血运行通道, 气血可以冲刷淤堵经络
其过程就是:
收紧身体–>增加气血压力–>冲刷身体经络–>经络通常使得气血运行顺畅 动力更足–>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中医以气血为核心,特别以气为根本,八段锦则应运而生。这种用来调理脏腑气血、恢复代谢功能、强身健体的一种体操,历来深受人们所喜爱,被比做精美的锦,共八段动作、故名八段锦。
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可以自己慢慢感觉。
八段锦属于健身气功,并不属于武术范畴,并不能达到什么“打通任督二脉,练就绝世武功”的功效,主要是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而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病痛,打通经络后,能够祛除风、寒、湿、痰、淤等各种邪气,使气血与各种营养物质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送达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能量平衡,就会有浑身轻松,轻易不会得病。
也就是说,当你练八段锦感觉身体变好了,正是经脉慢慢打通的过程。
一般建议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的0.5-1小时后再洗澡,如果只是洗手洗脸,是随时都可以的。
因为洗脸洗手,只是身体小面积接触水,并不影响什么。
但是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由于身体出汗,是不能立即洗澡的,此时毛孔是完全张开状态,不管水是洗冷还是热,都很容易让湿气进入体内,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长期这样会对骨骼、关节造成伤害。
最好是0.5-1小时后。
因为在刚练完八段锦时,由于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呼吸系统等处,而消化器官血液相对较少,消化吸收能力差,运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消化功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立即吃饭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呕吐、消化不良等情况。
八段锦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能调动身体的不同部位运动起来。
每个人练八段锦的初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是想要锻炼,而有的人想要减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许多人都是在坚持了3-6个月时才会明显发现身体的改善。
每个人想要得到的功效并不一样,只要坚持练下去,练的方法正确,身体会告诉你得到了什么。
起势:练功先练腿,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微下蹲,两掌呈半圆抱于腹前;
接着调息:吸呼几次,使身心平顺。国体版每个招式复原基本是这个站桩姿势。
做法: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
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要点:一定要掌根用力上撑,配合着百会上领,身体气机就能往上升。同时手臂上托基本是平行于耳朵位置,使后背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就是做到位了。
“两手托天”是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这样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三焦通畅,祛除雨水天气的寒湿浊气。
同时夹脊的动作也挤压到了颈后肩井穴和后背的膏肓穴,整条督脉都感觉热乎乎的,因为阳气被瞬间提起来了。
做法:
1、左脚向左开步,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两腿马步,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圆,眼光盯着指尖。
2、然后重心右移,右手划弧,左脚回收,两掌捧于腹前并步站立。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
做功要点:左右开弓不光能宣开整个僵硬的肩背。拉到最圆的时候食指指尖会微微发麻,这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穴商阳穴,也抻拉了循行于肩颈和整条手臂的大肠经,这个功法对于便秘腹胀的人很有用。
做法: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
两臂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对消化吸收好。同时也抻拉了两胁肝胆,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的人可以常做这个功法了。
做法:两腿微屈挺膝,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上,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两腿微屈,目视前方。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法:
1、右脚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掌经两侧上举,两腿半蹲为马步,两臂向双腿降落扶于膝关节上方。
2、身体重心右移,俯身经过右脚面,重心放低,由尾闾带动上体向左旋转,经过左脚面。然后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后摇由右向左向前旋转,身体立起。一右一左做三次。
做功重点: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做法:
1、两腿挺膝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至脚面,两膝挺直,目视前下方。
2、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重点: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时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按摩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想要一身阳气就必须调动起这条经络。
向上挺身时需以臂带身一节节起来,这样才会充分抻拉到前后任督两脉,使阴阳都得到滋养。
做法:左脚向左开步,脚蹬马步,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固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这个功法细节挺多,比如脚趾抓地,握固冲拳,怒目圆睁的方法,能使肝气畅达,末梢气血周流,全身上下都有劲儿。
做法:
1、两脚跟提起,头上顶,稍停,目视前方。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2、八段锦收式归拢在这了:最后两掌合于腹前,呼吸均匀,周身放松。
做功重点:脚跟起落,练人体平衡,起的时候要如平地拔起,脚趾抓地,提肛收腹,让六腑气机处于紧张状态。下落的时候就像山河地震,震动脊柱和督脉。
“背后七颠”是八段锦的收功,相当于引气归元,做完整套功法之后,重新梳理身体气机,不致于出现散乱。
提醒:初学的人动作还不熟练时,只要配合自然顺畅呼吸就好。不要刻意呼吸、大呼大吸,尽量不憋气、用腹式呼吸。随着动作打开和熟练,在动作里“找”呼吸,身体更能受用
从气血运行的角度上来看 气血从下丹田由下往上走
那么通往肺脏的气血需要先通往大肠 大家可以闭上眼感受一下 当我们将胸肌收缩紧绷的时候 腹部两侧肌肉得先跟着收紧
这个部位刚好对应大肠的生理位置 同样的对于后腰两侧肾脏 下腹部膀胱区域的肌肉收紧 才能促进后腰的收紧 其他脏腑亦是如此:
那么也就是说 当我们想到疏通某一个脏器的经络时, 可以先疏通与之相表里的腑器
比如我想收缩心脏区域的肌肉来增强心气,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先收缩小肠区域的肌肉 也就是我们说的腹肌, 进而更容易穿透到心脏区域
因为大部分腑器都在腹部 相对来说要比较好收缩一些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了 为什么温养气血 通常会考虑意守下丹田
中医理论大部分是基于实践, 若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细细感受, 很容易察觉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人体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虽然从西医角度来看很多事情目前无法解释, 但并不代表它就是假的 仅仅是还没有有效手段证明罢了
当我自己亲身体会到某些东西的存在时, 对于一些理论才真正领悟明白, 很多人只知道理论 却不知道本质, 导致中医这门科学变成了大家眼中的玄学
几千年治病救人实践下来的东西, 你觉得它不可靠?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