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之道 – 生活与生命

万物之道 – 生活的经验 生命的秘密


  • 首页

  • 归档

  • 搜索

经络一道 紧可疏 松必堵

发表于 2022-08-10

前言

人一生下来 身体经络必然是畅通无阻, 此为先天通达

然而随着后天的不良习惯影响, 比如缺乏运动, 饮食不当, 情绪不稳定等等, 就会造成经络淤堵, 若是完全堵塞, 那么肌肉失去控制, 进入瘫痪状态

我个人认为, 养生的两大核心出发点在于经络和气血

经络要通畅, 气血要充足, 方能身强力壮

经络

经络一道 紧可疏 松必堵, 也就是说 身体收紧可以疏通经络, 身体松弛经络则会淤堵

如何判断经络是否通畅? 一个简单的办法, 那就是看某一块的肌肉是否能随意控制, 能控制 为优, 仅能感知 次之, 不能感知 则不通畅

气

体能有正气和浊气两大气, 正气可留, 浊气伤身需排出体外

身体时时刻刻都会产生浊气, 尤其是情绪不好的时候, 这一点大家在生气的时候应该有所体会

另外过度劳累, 熬夜 , 睡眠不足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大量产生浊气

浊气若是不排除体外, 长时间淤积体内, 则会造成经络淤堵

那如果排除浊气呢? 很简单 收紧身体即可, 或者说塑形

当然了 按摩也可以起到排浊气的效果

当我们身体收紧或者按摩时, 肠胃开始活跃, 会出现打嗝 嗳气 放屁等现象, 其实就是浊气排除的体现

经络和气血

两者相互依存, 相互促进, 经络是气血运行通道, 气血可以冲刷淤堵经络

其过程就是:

收紧身体–>增加气血压力–>冲刷身体经络–>经络通常使得气血运行顺畅 动力更足–>进入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八段锦练习图解以及注意事项

发表于 2022-08-09

介绍

中医以气血为核心,特别以气为根本,八段锦则应运而生。这种用来调理脏腑气血、恢复代谢功能、强身健体的一种体操,历来深受人们所喜爱,被比做精美的锦,共八段动作、故名八段锦。

八段锦练多久能打通经脉

这个时间因人而异,可以自己慢慢感觉。
八段锦属于健身气功,并不属于武术范畴,并不能达到什么“打通任督二脉,练就绝世武功”的功效,主要是通过呼吸的调整、身体活动的调整和意识的调整为手段,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而中医认为,人体经络堵塞,就容易引发病痛,打通经络后,能够祛除风、寒、湿、痰、淤等各种邪气,使气血与各种营养物质在经络内正常运行而送达人体的五脏六腑,保持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的能量平衡,就会有浑身轻松,轻易不会得病。

也就是说,当你练八段锦感觉身体变好了,正是经脉慢慢打通的过程。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练完八段锦多久能沾水

一般建议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的0.5-1小时后再洗澡,如果只是洗手洗脸,是随时都可以的。

因为洗脸洗手,只是身体小面积接触水,并不影响什么。

但是在练完八段锦之后,由于身体出汗,是不能立即洗澡的,此时毛孔是完全张开状态,不管水是洗冷还是热,都很容易让湿气进入体内,对身体机能造成影响。长期这样会对骨骼、关节造成伤害。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练完八段锦多久可以吃饭

最好是0.5-1小时后。
因为在刚练完八段锦时,由于血液多集中在肢体肌肉和呼吸系统等处,而消化器官血液相对较少,消化吸收能力差,运动后需要经过一段时间调整,消化功能才能逐渐恢复正常,立即吃饭容易引起胃肠功能的紊乱、呕吐、消化不良等情况。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八段锦练多久能起作用

八段锦有八个动作,每个动作都能调动身体的不同部位运动起来。

每个人练八段锦的初衷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只是想要锻炼,而有的人想要减肥、治疗某些慢性疾病,许多人都是在坚持了3-6个月时才会明显发现身体的改善。

每个人想要得到的功效并不一样,只要坚持练下去,练的方法正确,身体会告诉你得到了什么。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入门国体版演示动图,一学就会

起势:练功先练腿,左脚开立,与肩同宽,微微下蹲,两掌呈半圆抱于腹前;
接着调息:吸呼几次,使身心平顺。国体版每个招式复原基本是这个站桩姿势。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一式:两手托天理三焦

做法:两掌五指分开,腹前交叉,双腿伸直,两掌上托于胸前,内旋向上托起,掌心向上,抬头目视,然后手掌停一停,目视前方。膝关节微屈,两臂下落,两掌心向上捧于腹前。
这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要点:一定要掌根用力上撑,配合着百会上领,身体气机就能往上升。同时手臂上托基本是平行于耳朵位置,使后背形成一个夹脊的动作,就是做到位了。
“两手托天”是往上提拉胸腹、拔伸腰背,这样系挂于脊柱和三焦上的五脏六腑都被提拉起来了,三焦通畅,祛除雨水天气的寒湿浊气。
同时夹脊的动作也挤压到了颈后肩井穴和后背的膏肓穴,整条督脉都感觉热乎乎的,因为阳气被瞬间提起来了。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二式:左右开弓似射雕

做法:
1、左脚向左开步,两掌向上交叉于胸前。两腿马步,就像左右开弓射箭一样,右掌拉至右胸前,左掌呈八字掌(大拇指和食指呈八字,其余三指曲后)向左推出,把弓拉到最圆,眼光盯着指尖。

2、然后重心右移,右手划弧,左脚回收,两掌捧于腹前并步站立。然后反方向来一次,共做3次。

做功要点:左右开弓不光能宣开整个僵硬的肩背。拉到最圆的时候食指指尖会微微发麻,这里是手阳明大肠经的起穴商阳穴,也抻拉了循行于肩颈和整条手臂的大肠经,这个功法对于便秘腹胀的人很有用。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三式:调理脾胃须单举

做法:左手掌根上撑,上举至头左上方,右掌根下按。然后左臂下落于腹前,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撑天按地的时候力在掌根,指尖方向要相对,才能充分抻拉到大肠经。

两臂一松一紧的上下对拉,牵拉和按摩了脾胃,对消化吸收好。同时也抻拉了两胁肝胆,宣发肝气,常郁闷生气的人可以常做这个功法了。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四式:五劳七伤往后瞧

做法:两腿微屈挺膝,手臂于两侧伸直,掌心外旋向上,头尽量向后转,目视左斜后方,稍停。两臂内旋收回两侧,两腿微屈,目视前方。一左一右做三次。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五式:摇头摆尾去心火

做法:
1、右脚开步站立,两腿微屈,两掌经两侧上举,两腿半蹲为马步,两臂向双腿降落扶于膝关节上方。

2、身体重心右移,俯身经过右脚面,重心放低,由尾闾带动上体向左旋转,经过左脚面。然后身体重心后移,上体后摇由右向左向前旋转,身体立起。一右一左做三次。

做功重点:尽量不要打折扣做,身体摇转时使脖颈和尾闾尽量对拉伸长,速度柔和缓慢连贯。脖子全程不要硬着,下颌不刻意内收或扬起,使颈部肌肉尽量地放松伸长。如果费力就一右一左做两次,以后再慢慢增加次数。

经常上火、口腔溃疡、喉咙肿痛、爆痘的人多是虚火,头面飘虚火,中下焦常年寒湿,常做这个动作,可以把上飘的虚火拽回丹田,温暖肾水。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六式:两手攀足固肾腰

做法:
1、两腿挺膝站立,两臂向前向上举起,掌心向前,目视前方。两臂屈肘,两掌心向下,按至胸前,两掌反穿至背后,沿着脊背向下摩运至臀部,同时上体前屈,两掌沿腿至脚面,两膝挺直,目视前下方。

2、两掌前举上升,脊柱随之升起。一上一下为一次,共做6次。

做功重点:双手按摩腰背下肢后方时要稍微用力,因为你温煦按摩到的就是全身第一大阳经膀胱经,想要一身阳气就必须调动起这条经络。
向上挺身时需以臂带身一节节起来,这样才会充分抻拉到前后任督两脉,使阴阳都得到滋养。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七式:攒拳怒目增气力

做法:左脚向左开步,脚蹬马步,两掌握拳于腰侧,大拇指在内,拳眼向上。左拳向前冲出,拳眼向上,怒目而视,左拳变掌,再旋腕握固成拳,收回腰处。一左一右做三次。

做功重点:这个功法细节挺多,比如脚趾抓地,握固冲拳,怒目圆睁的方法,能使肝气畅达,末梢气血周流,全身上下都有劲儿。

八段锦的每一招都是“一味药”!每一招对应的病症请记好!

第八式:背后七颠百病消

做法:
1、两脚跟提起,头上顶,稍停,目视前方。两脚跟下落,轻震地面。一起一落为一次,共做七次。

2、八段锦收式归拢在这了:最后两掌合于腹前,呼吸均匀,周身放松。
做功重点:脚跟起落,练人体平衡,起的时候要如平地拔起,脚趾抓地,提肛收腹,让六腑气机处于紧张状态。下落的时候就像山河地震,震动脊柱和督脉。
“背后七颠”是八段锦的收功,相当于引气归元,做完整套功法之后,重新梳理身体气机,不致于出现散乱。

提醒:初学的人动作还不熟练时,只要配合自然顺畅呼吸就好。不要刻意呼吸、大呼大吸,尽量不憋气、用腹式呼吸。随着动作打开和熟练,在动作里“找”呼吸,身体更能受用

本文转载自: https://www.jingluotujie.com/9775.htm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为什么肺和大肠相表里

发表于 2022-08-03

气血运行

从气血运行的角度上来看 气血从下丹田由下往上走

那么通往肺脏的气血需要先通往大肠 大家可以闭上眼感受一下 当我们将胸肌收缩紧绷的时候 腹部两侧肌肉得先跟着收紧

这个部位刚好对应大肠的生理位置 同样的对于后腰两侧肾脏 下腹部膀胱区域的肌肉收紧 才能促进后腰的收紧 其他脏腑亦是如此:

脏器和腑器之间的表里关系

  • 心脏和小肠相表里
  • 肝脏和胆囊相表里
  • 脾脏和胃相表里
  • 肺脏和大肠相表里
  • 肾脏和膀胱相表里

那么也就是说 当我们想到疏通某一个脏器的经络时, 可以先疏通与之相表里的腑器

比如我想收缩心脏区域的肌肉来增强心气, 那么我们可以考虑先收缩小肠区域的肌肉 也就是我们说的腹肌, 进而更容易穿透到心脏区域

因为大部分腑器都在腹部 相对来说要比较好收缩一些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了 为什么温养气血 通常会考虑意守下丹田

总结

中医理论大部分是基于实践, 若静下心来闭上眼睛细细感受, 很容易察觉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人体还有很多未解之谜, 虽然从西医角度来看很多事情目前无法解释, 但并不代表它就是假的 仅仅是还没有有效手段证明罢了

当我自己亲身体会到某些东西的存在时, 对于一些理论才真正领悟明白, 很多人只知道理论 却不知道本质, 导致中医这门科学变成了大家眼中的玄学

几千年治病救人实践下来的东西, 你觉得它不可靠?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脾气不好真的是因为个人性格使然吗

发表于 2022-08-02

前言

脾气不好 和性格无关 和内脏关系很大

内脏和情绪的关系

不知某一天开始 你变得容易悲伤 你以为自己性格是经历了人间沧桑后发生了改变 实际上并非如此, 而是因为内脏虚弱

中医理论中 情志为病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 那么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 肾气不足容易害怕
  • 肺气不足容易忧伤
  • 肝气不足容易怒
  • 脾气不足容易焦虑过思
  • 心气不足容易压抑憋屈

五行相克调节情绪

我们可以使用五行相克理论来 来制约情绪 比如:

  • 心克肺: 喜胜忧 开心能抑制忧伤情绪
  • 肺克肝: 悲胜怒 悲伤能抑制愤怒情绪
  • 肝克脾: 怒胜思 愤怒能抑制思虑情绪
  • 脾克肾: 思胜恐 思虑能抑制恐惧情绪
  • 肾克心: 恐胜喜 恐惧能抑制开心情绪

肺气容易不足

平常生活我们都知道, 楼层越高的房子, 水压往往偏低, 因为水从下往上挤

而人体的气血也是如此, 气血由胯部往上扩散, 当一个人气血不足时, 很容易表现为肺气不足, 但往往很难察觉到, 一般的表现为胸闷压抑喘不过气, 后边皮肤粗糙长痘痘等等

以下几种情况很容易引起肺气不足:

  • 长期躺着坐着不运动, 身体肌肉松弛, 气血下沉导致肺气不足

  • 长期呆在狭窄的空间中, 视野得不到扩张, 压抑过度导致肺气不足

  • 人若在感情上受伤 想太多 很容易伤及心肺 导致肺气不足

    肺气不足者半夜3点到5点经常醒

总结

从传统中医的角度来讲, 情绪的产生本质上来源于内脏 两者相互影响 身强力壮的人面对同一件不愉快的事情时 往往更容易看开

也就是说某些心理疾病和情感问题 实际上可以从身体修复的角度上去解决, 各个内脏气血充足了 情绪才更加稳定可控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关于我个人开海底轮经验分享

发表于 2022-08-01

前言

海底轮 是七轮中基础轮, 也是最关键的一轮, 位于人体会阴区

前面文章我也有过相应的介绍, 《养生中论筑基的重要性》我将海底的开启过程称之为筑基, 也就是说先开海底对于身体的发展更加的事半功倍

身体虚弱的人要开启这一轮相对来说会难一些, 不仅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训练, 还需要克服身体筋骨改变所带来的的不适应感

当一个人经过长时间的虚弱后, 身体逐渐适应了松松垮垮的感觉, 此时一旦将海底收紧, 身体紧绷, 筋的位置偏移, 我们需要保持这种紧绷的状态 直到身体适应 那么就算是有了进展

否则 中途放弃 身体依然松垮, 那么海底自然无法开启

为何《易筋经》叫易筋, 其道理就是如此

加快开海底的进程

在《养生中论筑基的重要性》这篇文章中我也说过了, 开海底最核心的方法就是用意念, 意守会阴区, 用意不用力

事实上 我们可以在意守的基础上借助一些外力来推进身体的进展, 方法可能有很多, 这里只介绍我自己使用并且非常有效的手段:

  • 扎马步: 在扎马步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在海底而不是大腿, 如此一来大腿不容易疲劳 能坚持更久的时间
  • 打拳: 出拳爆发的同时会阴区收紧
  • 盘腿静坐: 当我们盘腿时 即便我们不用力 会阴也会自然地收紧一些, 配合意念后效果更加显著
  • 提肾缩穴法: 吸气时会阴区收紧上提 小腹也跟着收缩上提 呼气时微微放松 不要完全放松
  • 熊式易筋经吞阴式: 这个练法和提肾缩穴法类似 唯一不同在于呼吸, 此法在呼气是收紧会阴, 具体详见《熊式易筋经的练习图示和要点说明》
  • 听海底轮音频: 音乐频率和身体频率共振, 能促进海底的收紧

每一种手段都是以意守为核心, 以上方法可以都用 进展效果最好 也可选取一两种练习

比如精神状态好的时候 我们可以采用相对剧烈的一点扎马步 刺激全身

精神状态差的时候, 我们可以采用盘腿静坐的方式 集中刺激海底

或者 偶尔想挥上几拳的时候 不仅刺激到了海底 还强化了局部肌肉

无论什么状态都有可练的法子, 可谓是全天候无死角 想不开启都难

将练习方法融入到工作生活中

大家都是成年人, 不可能一天到晚闲着, 有些方法并不适合工作时练习, 于是乎我回想起自己学生时代大部分时间都是坐着, 那会儿的坐姿居然有点类似于盘腿, 两个小腿相交而坐, 能有效促进会阴区的收紧, 看来兜兜转转回到了最初

从大学时期开始探索养生的我 顿时感觉到一股讽刺意味扑面而来

真理也许存在于过去的自己

我不禁思考 过去的探索者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样, 不断拿自己尝试 改变自己 以挖掘延缓衰老之法, 寻到最后才发现 最初的状态就是最好的

可是 没有对比 哪能知道好与否呢, 只有经历了强与弱变化的过程, 才知道生命的真谛, 才知道该如何去实现初心

所谓永葆青春, 追寻的不就是青春的那一刻吗, 想想那会儿的自己行走坐卧是什么一个状态, 然后复刻, 这也是一条道

同样的 返老还童不也是如此道理 小时候的自己 还记得吗

睡觉时该如何

回到正题, 我们将练功融入到了工作中,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将练功融入到睡觉中, 所谓人在睡中长, 谁不想一觉醒来 脱胎换骨呢 哈哈

这个想法 在人身上是可以实现的

我们应该都有过这样的感觉, 一觉醒来后身体更加结实饱满了, 经常健身的男生感觉应该比较明显

之所以有这样的效果, 是因为人在睡觉时肌肉依然保持持续紧绷的状态, 可以理解为睡眠中的静态运动了

经过一整晚的运动, 第二天岂不气血饱满

这种不知不觉的进步, 最让人爽快了

说到这, 我想大家应该都明白了, 当我们在睡觉是海底也不能完全放松, 保持一个适度的紧绷感 这样可以加速海底的开启

海底开启成功后效果

不同人感受可能不太一样, 看原本的身体素质而定, 十六七岁的小伙子本来身体就好 海底早已开启 再去强化会阴 前后对比差距估计不太

而我 在开启之前 身体比较虚弱 所以感受会比较明显一些, 主要有以下几点:

  • 海底开启的那一刻 头顶感觉开了一个洞 特别清爽 顿时感觉脱发有救了 实际上是百会穴通了
  • 失眠问题迎刃而解: 顶窍不开 很难快速入睡 一旦开了 立马就睡着了 这个是亲身体会
  • 便秘问题解决: 会阴松弛状态在 大肠直肠不受力 力量主要集中在肛门 容易脱肛加重便秘 而会阴紧致之后 肛门反到放松了 内脏控制力变强 即便用力排泄 也不会造成脱肛问题
  • 蹲坑后虚脱问题得到解决: 以前每次蹲完坑之后 整个人都感觉跟腹泻虚脱了一般, 需要好一会儿才能缓过劲来, 而会阴稳固之后, 身体能量就不容易从肛门丢失, 问题解决, 此点延伸出一个思考, 那就是同样是能量通道的生殖器官, 在排精过程以及排精之后 保持通道的紧固是否能解决射精后身体疲软的问题, 这一点从资料上来看大概率是可行的 不过我没试验过 等试过了再做补充, 这个试验需要会阴区肌肉足够发达后才能进行, 否则意义不大
  • 冒虚汗冷汗问题明显减少: 这个不用过多解释, 海底收缩能增强身体的固摄能力, 到达一定程度后 即便在比较热的环境中也不容易出汗 身体适应能力增强
  • 身体皮肤开始发痒: 这是气血增强皮肤灵敏度上升的表现, 当气血不断增强, 经络完全疏通后, 这种症状会逐渐消退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总结练功的方法

开脉轮和开经络穴位是一样的, 说法不同罢了,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 按摩: 外力
  • 意守: 精神力 感知力
  • 内劲收缩: 精神力和肌肉控制力

简单 安全而又行之有效 唯一要做的就是坚持, 如果不想坚持, 那就想方设法将其融入生活, 让自己在不知不觉中进步

姿势的重要性

姿势蕴含着势能, 不要小看甚至忽视固定姿势的重要性, 之前的《关于静功练习的强化方式》一文中 我也有提到过 任何一个姿势都是受力的 都需要肌肉发力才能实现和维持 不然人就是一滩烂泥

姿势一旦形成 即便不主动用意和用力 对身体的促进作用也是有帮助的 只不过是进展缓慢一些罢了

如果我们在固定姿势的前提下配合意念主动发力, 那么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刺激某些部位, 同时健身效果相比纯被动姿势要更强

海底和身体收紧限度的联系

从我的自身感受来看,我觉得 海底的开启能有效提升身体紧度上限, 海底不开 使不出全身之力, 身体只能收紧五分, 海底一旦开启 身体可达十分甚至突破上限

身体越紧 气血力量越足 内脏越稳固 身体活力自然越好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关于静心和养生的关系

发表于 2022-07-29

引用

“潜心于渊,神不外游。心牵于事,火动于中。火动于中,必摇其精”

静心可藏神, 心中若有事, 心火必旺, 心火一出, 精气必损

也就是说 少想事 少烦心 方能修生修心 此养生之法

思考

目前这个科技时代, 不费脑是不可能的, 越往后越是如此

人体的进化完全跟不上 科技的发展

所以 对于我这种小老百姓而言 此题无解

唯一能做的就是 做好生存规划 调整心态 知足常乐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一套随时随地都能强身的养生方法

发表于 2022-07-28

前言

曾经有一段时间因为内耗导致身体特别虚弱, 虚弱到感觉自己只要摔一跤身体就会散架的程度

此时想要身体恢复, 光靠单纯休息是不行的, 因为身体已经虚弱到连睡觉都成问题, 失眠不断

去健身房撸铁出一把汗? 也不行, 在身体亏空的状态下大幅度运动, 只会加速身体能量消耗, 存在猝死的风险

那怎么办?

只能选择温和的运动方式, 那就是静态运动, 让身体保持一个受力姿势长时间不动, 让气血逐步冲刷经络

这个过程会出汗, 不同身体素质出汗的程度不同,

我当时随便选择了一个弯腰趴俯的动作, 15分钟后全身湿透, 而后整个人舒爽无比, 后面再次做这个动作时便不那么费力了

我不禁思考, 简简单单的一个固定姿势, 却能达到不弱于健身房的效果, 最关键的是这种练习方式对身体的负荷不大, 并不是剧烈地消耗, 而是以一种很温和的方式强化肉身, 即便是孱弱的老人也可以练习, 相比动态运动, 这种静态运动使人对内脏和气血的感知更加敏锐

即便静功如此之好, 但是依然存在一个问题, 那就是练习受限, 平常上班早出晚归, 压根没有时间练习, 再好的功法 不去练那也是白费的

那有没有能让我随时随地都能练习的功法呢, 比如在地铁上, 工作时 走路时, 如果能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那岂不是不用单独花时间来锻炼了, 因为时时刻刻都在锻炼

为此, 我开始研究养生的本质, 尝试各种养生手段, 我感受自己身体的变化, 最后我得出一个结论:

身体的强弱和内脏的稳固程度有极大的关系, 内脏不稳固的情况下, 人不敢跑不敢跳, 任何剧烈运动都做不了, 更孱弱的老人没什么区别, 当内脏稳固了, 身体才愿意蹦蹦跳跳

而想要让内脏稳固, 那就必须收紧身体, 让气血充盈整个内脏

其核心就在于加紧, 那么在适合自己的前提下, 任何能够实现身体收紧的手段都可以采用

于是乎, 我根据自身的条件, 开发了一套能随时随地健身的功法, 我将其命名为正气功

正气功

该功法以收紧全身实现控制身体各个部位为核心, 配合辅助手段加速进程:

  • 用意念持续收紧身体的肌肉, 从局部扩散至全身, 感受身体的膨胀感 (核心)
  • 配合想象运动法加速经络冲刷进程
  • 配合肌肉主动节律性收缩加速经络冲刷进程 (也就是肌肉突然收缩, 类似于机械舞 可以增强肌肉爆发力)
  • 配合扳指加速经络冲刷进程 (也就是强化手指和脚趾的独立性, 方法不限, 我平常用两指头拧保温瓶盖来强化手指 也可以采用一指禅中的扳指法)

所有的配合手段都是为了加强核心, 原则就是融入生活, 成为一种意识

优势

  • 随时随地练习 不受场地限制 不占用额外时间 不影响周围的人
  • 老少皆宜 没有年龄和身体素质的限制
  • 伴随生命周期长, 负荷小, 不劳心费力. 一旦将功法其融入生活, 那么将贯穿一生, 受益终身
  • 功法简单 目标唯一 没有太多弯弯绕绕,不容易出偏差
  • 以该理论作为基础再去练习内家拳 易筋经 瑜伽等更加得心应手 一目了然 因为本质都差不多 万变不离其宗

功法目的

排出体内浊气, 疏通全身经络, 增强气血, 祛病强身, 延年益寿

功法注意事项

练功讲究一张一弛, 劳逸结合, 睡觉休息时可以不用刻意收紧身体, 但也不能完全松软在床, 顺其自然轻微的紧绷感即可, 第二天身体会更加饱满

另外 闭上眼练习效果更好, 更容易静下心来感受身体每一寸的变化

功法辅助

喜欢唱歌的小伙伴 可以通过唱歌或者大声朗读来促进身体的任督两条经络的收缩 即便是不出声音 在心里唱也一样有效果的

这样 我们在走路 坐地铁时也能时刻锻炼

功法说明

本套理论是我自己亲身经历下的实践产物, 算不上什么功法, 也许只适合我, 我分享出来也只是给自己做个记录罢了, 大家图个一乐, 请不要盲目尝试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熊式易筋经的练习图示和要点说明

发表于 2022-07-27

前言

目前易筋经流派众多, 比较经典的有《增演易经洗髓功》, 另外还有《周氏易筋经》

而《熊式易筋经》是一门偏武术派的易筋经, 为武将熊长卿家传秘本,熊氏年过古稀时,仍力大无穷,得益于此

该功法主练筋力, 一共分为三级, 共十四个体势, 由弱渐强, 适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人群循序渐进练习, 效果显著

关于功法效果描述, 以下摘自熊长卿序文:

余家世代弓刀,以武职居官时,有将门之誉,或言祖屋使然。余十七岁春光,先伯任粤督标后营守备,请新年酒,当筵对众宾客言,人云将门无弱子,今观儿辈诚风水尾矣。余在座闻之,敢怒不敢言。先父时已弃武就文,在闽为候补道,不乐居官,归作田舍人矣,见余怒状,曰:“你向骄,不然,习易筋正合时矣。”余遂矢志从先父学易筋五周年,至二十二岁时,能抱考试武科三百斤石加三张刀共六百斤,在三丈径之场内,行二十周。以此知腰力有如此矣。又以三指捻香港仙士能摺,以此知指力又如此矣。然虽知力之暴长如此,究未明其所以然。于是先父将所然之法说明。然后知练力先要练气,力从气中生。余七十有五,皮肉幼滑不露筋骨,人或不信余之真实年岁,李子佩弦从余习此法,并志在广传此法,已为之作各式于后,以飨学者,又请余弁言,故为之略述原起如此。有人见余老且健,也问余养生术,余有《浪淘沙》一阕附录于下:

行橐懒攫钱,倦即高眠。冬吟白雪夏吟蝉。渡海登山无定着,随意车船。

旧岁古梅边,重结乡缘。田家小饮辄颓然。四百五十回轮甲子,莫问何年。

岭东梅州熊长卿序于上海南园

第一级

1.四指握拳势

练法:

双腿立定,宽如肩阔。眼向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握拳,拳心向后(或可向下),大拇指尖贴住大腿。

每呼吸完毕,拳握一紧,不能放松。愈握愈紧,即每当呼气两拳愈握愈紧,再吸气时两拳不要放松原来的紧度,再呼气时尽可能加强两拳的紧度。直至36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肩要沉,胸勿挺,引气下沉丹田。行之数月手力自然增加。

初练先做6次呼吸,两手即放松,以后逐渐增加。总要自然,不得勉强。

2.双掌下按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向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掌左右下按(按于身旁两侧,不可贴身,但也不要过远),掌心向下,掌尖向外,左右手指翘起。

掌愈按愈下,即在每次呼气时两手掌尽量紧张地按下,不能放松,至36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增长手力腕力。沉肩,含胸,气沉丹田。掌下按时手指翘起。按下时切记要保持膝节不屈。

3.双掌前推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掌向前推出,掌心向前,腕节内挺,臂高同肩,两掌大拇指与食指尖相对成三角形。

每一呼吸完毕,双掌前推,手指同时拗入。愈推愈前,愈拗愈入(近身),直至36次呼吸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增长手力与指力。初练次数、方式可仿前势。

手臂微屈,气沉丹田,手指拗入。练此势前最好活动一下手指关节。

两手掌推出前不能大幅回收,要求原位暗劲推出。推出时躯体不可前俯后仰,务令在紧张的状态下保持平正与宁静。

4.左右托掌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掌左右平伸,掌心向上,掌尖向外,臂高同肩。意想有重物置于两掌之中,需要用意托起。

每一呼吸完毕,用意把掌上托。只用意念,两掌均不动,愈托愈重地继续下去,练至36次呼吸可止

要点:

本势增长臂力。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双手伸平,不要下坠。

两掌托起重物只是意想,诱导两掌及前臂的肌肉渐渐紧张起来,不要使两掌的位置有任何移动。

5.双掌开合势

练法:

两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手合十当胸,掌尖向上,掌心相合,腕节外挺、下沉,两大拇指贴身。

吸气时两手渐渐分开(两大拇指沿身移动),呼气时两手渐渐再合,练至36次呼吸可止。

要点:

沉肩,含胸,气沉丹田,两手开合时手指拗出,大拇指轻轻贴身,不离肋,不提起。

本势合掌当胸,连续开合,能使肺部一张一缩,无病者练之健肺强身,若有肺病者还可有良好的调养效能。专用本势可以治疗一些慢性病,如肺结核、慢性胃肠炎等。但练习时一定要注意呼吸的松静、柔和、均匀,如若过猛,有病之身必再受创。

6.左右撑掌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掌分左右撑开,掌心向外,掌尖向上,臂高同肩,指尖拗向头部。每一呼吸,双掌渐渐撑紧,愈撑愈紧,如是连续36次呼吸,直至完毕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增长臂力和腕力。沉肩,含胸,气沉丹田,保持均匀的腹式呼吸。双掌撑开时,身体要保持正直。

7.双掌上撑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双手反掌向上正撑,掌心朝天,两掌大拇指与食指相对成三角形,面门向天。手向上撑高,愈撑愈上,直至36次呼吸完毕为止。

要点:

气沉丹田,头上仰,眼看手背,胸腹不可凸出,手指拗落。

本势增长臂力和腕力,强健颈项,并可动胃调肠帮助消化,驱除胸中浊气。

8.双掌下垂势

练法:

双腿立定如前势。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两掌自然置于身侧两旁。

上身向前慢慢弯曲,两掌轻松下垂(掌心向后为宜),两肩微微松沉,不用拙力。

身下弯时呼气(两手与上身一同下垂),起立时吸气(还原站势)。两掌愈垂愈下,如不觉疲劳可连续36次呼吸乃止。

要点:

沉肩,收胸,气沉丹田。呼吸如过于急速,起立时立定可再行一呼一吸后再下垂。动作不能过猛,宜悠宜匀。

本势增长腰力和腹力,并对减少腹部过剩脂肪有特效,能减腹脂、收细腰围。如腹部脂肪过剩,每日习之一月后可收大效。

以上8势为熊氏易筋经第一级练法,第5势和第8势两势略有动作,余势无动作。第一级练习时不可无力, 无力则练而无功; 不可过猛, 过猛则多耗伤力,且易丢功。务要纯任自然,久习则气力不期而自至。

第二级

9.弓步拗身势

练法:

本势有左右两势,以右势为例说明。

右脚向右踏开一步,成右弓步势,身体向右拗。右掌置背后,左掌置头前,两掌心皆向外,两腕节皆外拗。眼看左脚跟,脚跟不要离地。此势站成,意在腰腹,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练习36次呼吸。

 要点:

因为身体扭转,腰部肌筋必然紧张,多习此势腰力雄健异常,并对腰痛病有良好转化作用。

功夫加深后,可以渐渐增加腰节扭转度。或可直接增加,即在一开始时就达到一定扭度,这样呼吸时全身均不再动。或者在每一呼气时渐增扭度,但不可过猛。双掌伸开幅度可大些可小些。

左势与右势只是左右拗身不同,其他相同。本势弓步拗身叠骨,若童年练习更显奇功。

10.握拳上仰势

练法:

本势有左右两势,以右势为例说明。

双腿如前,成右弓步,身躯挺直。右手握拳提高,屈肘置头上,拳心向下,头节上仰,眼看右手心;左手握拳垂下,与地面成45度,并向稍距左胁后侧方拉下,拳心向后。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连续呼吸36次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呼吸时全身不动,右手腕微屈收紧,头上仰,颈部紧张。注意肩膊不要耸起,拳要握紧。

本势练颈部粗壮,可使颈项有力。

左势与右势只是左右方向不同,其他相同。

11.上撑下垂势

练法:

本势有左右两势,以右势为例说明。

双腿如前,成右弓步,身体挺直。右掌向上撑,掌心朝天,指节向头拗下;左掌下垂,指尖向地,掌心朝向大腿。眼前平视,牙关咬合,嘴唇闭住,舌舔上腭,行36次呼吸才可放松。

要点:

本势呼吸时全身不可随便动作,每一呼吸完毕(即每当呼气时)须右手上撑、左手下垂,有紧紧地将两手拉长之意。本势与“弓步拗身势”相互有联系,多练还有调理脾胃的作用。

左势与右势只是左右方向不同,其他相同。

12.下蹲起伏势

练法:

双腿分开适距(不必过拘尺寸,适宜下蹲为度),脚尖外分,两手叉腰。

身体徐徐下蹲,当下蹲时脚跟离地,只用两脚尖保持平衡。下蹲至大腿水平为度,此时双腿负重程度最大,练功收效也最大。

起立时用脚尖,站起时脚跟落地,下蹲时脚跟再离地。起立时身体要与地面垂直,全身直立; 下蹲时切莫前俯后仰。眼前平视,牙关咬合,舌舔上腭,以鼻呼吸。下蹲时呼气,起立时吸气。一起一伏至36次呼吸为止。

要点:

本势久练, 步稳肾固, 腿力雄健, 到老可保腿脚灵利而少衰颓之态。

以上4势为熊氏易筋经第二级练法,除第12势外,余3势均无动作。第二级乃叠骨秘法,功成骨叠身合,力增数倍。

以下2势为熊氏易筋经第三级练法,第13势没有动作,但保健作用很大;第14势练法多样,功在增加指力、臂力、腰力,技击目的强。

第三级

13.站桩吞阴势

练法:

双脚贴地,约距离30厘米(较肩稍宽),两手置背后,右手握拳,左手握右腕,身微蹲下,两膝稍屈,眼前平视,牙关咬合,舌舔上腭,连续36次呼吸乃止。

吸气时,气沉丹田,下腹舒起;呼气时,小腹压缩,同时谷道提起,肾囊收缩。谷道即肛部,肾囊即阴囊,都是中医的叫法。收提肛阴,利于聚气,但要自然为之,不能过于猛烈。

体力优者可以增大膝节下弯程度,以此增加练功强度,有益长力,但要适度为之,不可过于勉强。

要点:

本势定势静练,以站桩步引气下沉至丹田,强化呼吸,增强内气,常练可使身强体壮、体力剧增。

本势对肾部保健有特强功效,习之数月有不可思议之效果。“肾为先天之本”,吞阴修本,本固枝荣,数年纯功可防治一些痼疾。

14.俯卧支撑势

练法:

全身前趴,脚趾与手指贴地,一俯一撑,连续行36次呼吸。眼向下视,牙关咬合,舌舔上腭,鼻呼鼻吸,悠匀适力。

本势俯撑方法分三种,一种正俯撑,一种前俯撑,一种后俯撑。正俯撑正上正下用力,容易掌握,适于常用; 前后俯撑皆成拱桥形,运之若圆,较为费力,有些难度。

正俯撑向正下俯时吸气,向正上撑时呼气。

前俯撑向前下俯时吸气,向后上撑时呼气。后俯撑向后下俯时吸气,向前上撑时呼气。

本势手型运用可分三级三型,随着功力进度灵活运用。一级一型,先用全掌贴地练习。二级二型,由掌变拳,拳眼向前为宜。三级三型,再由拳变指。指常用平指,即用指肚贴地。用指先以五指,逐渐减少至一指,以达到最佳锻炼效果。

要点:

本势用指最难,若循序渐进,由多减少,日久功深则不觉其难。切不可过于勉强,急则易伤。动作和呼吸都要缓慢、均匀、连贯、协调。

本势最适合青壮年锻炼,行之数月,臂力、指力、腰力不期而至,行之年余则指力能折铜钱,见者宾服。

总结

其练习核心要点就是: 需身体持续用力, 伴随呼吸加紧,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给身体打气, 对于身体的任何一个部分其实都可以这么做

本文转载自:http://www.360doc.com/content/18/0920/12/27531061_788211642.shtml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关于静功练习的强化方式

发表于 2022-07-26

前言

所有静态体式的功法都算是静功的范畴, 比如站桩, 瑜伽, 易筋经固定体式等等

肢体不活动却能达到不弱于活动的强身效果, 练习得当的情况下 动功是无法比拟的

为什么?

任何一个姿势对于人体来说都是受力的, 很多姿势我们可能感觉不费力, 那是因为身体已经习惯了

身体一旦受力, 肌肉收缩, 那其实就是在运动, 身体的气血在快速运转, 强化躯体和五脏六腑

练习秘诀

当我们习惯某一个姿势之后, 我们需要更进一步, 那就是配合呼吸, 具体做法:

每一呼吸必加一紧,要求身体越来越用力, 全身不断收紧

这种练习方法是有案例可寻的, 具体参见功法: 《熊式易筋经》

本文为作者原创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谢谢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Adriana Rodríguez León 萌萌哒手绘瑜伽

发表于 2022-07-25

介绍

Adriana Rodríguez León, 是一位来自墨西哥的插画师,以一组瑜伽插画 跟我们分享了瑜伽初学者的日常

作者爆照:

手绘图如下

  1. 第一张
    img

  2. 第二张
    img

  3. 第三张
    img

  4. 第四张
    img

  5. 第五张
    img

  6. 第六张
    img

  7. 第七张
    img

  8. 第八张
    img

  9. 第九张
    img

  10. 第十张

  11. 第十一张

  12. 第十二张

  13. 第十三张

  14. 第十四张

  15. 第十五张

  16. 第十六张

  17. 第十七张

  18. 第十八张

  19. 第十九张

  20. 第二十张

  21. 第二十一张

  22. 第二十二张

  23. 第二十三张

  24. 第二十四张

  25. 第二十五张

  26. 第二十六张

  27. 第二十七张

  28. 第二十八张

  29. 第二十九张

  1. 第三十张

  2. 第三十一张

  3. 第三十二张

  4. 第三十三张

  5. 第三十四张

  6. 第三十五张

  7. 第三十六张

  8. 第三十七张

  9. 第三十八张

  10. 第三十九张

  11. 第四十张

  12. 第四十一张

  13. 第四十二张

  14. 第四十三张

  15. 第四十四张

  16. 第四十五张

  17. 第四十六张

  18. 第四十七张

  19. 第四十八张

  20. 第四十九张

  21. 第五十张

  22. 第五十一张

  23. 第五十二张

  24. 第五十三张

  25. 第五十四张

  26. 第五十五张

  27. 第五十六张

  28. 第五十七张

  29. 第五十八张

  30. 第五十九张

  31. 第六十张

  32. 第六十一张

  33. 第六十二张

  34. 第六十三张

  35. 第六十四张

  36. 第六十五张

  37. 第六十六张

万物之道 – 万物循环 生生不息 生命有道 体用自如

123…5

万物之道

43 日志
14 标签
RSS
© 2025 万物之道
本站总访问量次
由 Hexo 强力驱动
|
主题 — NexT.Muse v5.1.4
0%